汪建華:2024年及1月鋼鐵市場展望
回顧2023年12月鋼鐵市場的走勢,基本符合11月底提出的仍有階段性反彈的觀點,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反彈了49個點,螺紋和線材分別反彈29和9個點,中厚板、熱軋和冷軋分別反彈84、109和32個點,大鋼廠不同品種上調1月價格100~200元,鐵礦反彈7個美金,廢鋼反彈98個點,焦炭反彈105個點。
展望1月鋼鐵市場,部分現貨鋼價或面臨沖高回落風險。
支撐1月鋼價甚至反彈的理由雖然也有,但并不多,最主要的一個是現貨鋼價的估值偏低。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,一是從當前供給水平較高、庫存增加不明顯的情況來看,鋼聯調查的247家鋼廠只有28.14%的企業盈利,噸鋼虧損100~300元的企業比比皆是,從這個角度而言,鋼廠挺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,還有可能觸發鋼廠進一步的減產;二是從期現的基差觀察,2015年至今年,12月28日的螺紋期現基差平均值是335,但今年12月28日只有51,如果說期貨價格不高,那就是現貨價格偏低了;從技術分析來看,螺紋和熱軋2405合約月K線均處于反彈態勢中,目前處于價格的相對底部區域,一旦震蕩反彈,現貨價格也必將跟隨。
如果貨幣政策積極一些,春節前降息或降準,也是比較好的托經濟的措施,有利于緩解流動性的壓力,有利于鋼價的企穩甚至擾動性反彈。
再如果鋼廠減產力度強于預期,也是有利于抑制鋼價回調。
1月鋼鐵市場可能走弱的壓力相對要多一些,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一是1月鋼材供給水平仍仍處于相對較高水平。12月28日,鋼聯公布247家企業的日均鐵水仍達到221.28萬噸的水平,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,一些調查數據也顯示,1月供給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也不大,這也是囚徒困境下的必然特征。根據鋼廠公布的數據,2024年中天1-1期計劃量螺紋6折(上期7折),線材和盤螺6折(上期線材0折、盤螺2折)。永鋼1-1期計劃量,螺紋4.5折(上期5折),線材和盤螺5折(上期6.5折)。沙鋼1月計劃量螺紋2.5折(上月2.5折),盤螺8折(上月10折),可見1月減量不大。
二是1月鋼材整體需求確定性回落。受影響最大的是建筑業,季節性的影響,疊加資金偏緊,1月需求將會逐步回落。觀察制造業,鋼聯調查數據顯示,鋼結構和汽車行業1月原料日耗環比分別回落0.45%和6.1%,機械、家電及其它行業則分別回升5.99%、2.85%和3.52%,有一些分化。整體上看,建筑材需求回落或相對明顯,而制造業用鋼整體穩中略降。
三是觀察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標庫存,進入確定性的累庫階段。盡管最近累庫幅度不大,但從鋼聯小樣本看,今年累庫比過往年份要稍早,12月就已連續累庫三周了,1月累庫幅度將加大,或超過200萬噸。統計局數據顯示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9.9天,同比增加0.9天,基本面的壓力將加大,看是否倒逼鋼廠進一步減產。2024年初鋼廠大概率不大會像2023年初那樣囤貨,貿易商更是謹慎做庫存。所以,一旦顯性庫存增加明顯,對價格的壓力就可想而知。
四是流動性偏緊加大庫存壓力。統計局數據顯示,11月末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4.59萬億元,同比增長8.1%;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.0天,同比增加4.9天。估計12月沒有什么好轉,1月也好不到哪去,除非貨幣政策出臺,這就增加了存貨的壓力。
五是價格高企的原然材料面臨強烈的風險釋放,鋼材成本下移容易帶動鋼價走弱。在需求面臨回落、且鋼廠虧損嚴重的背景下,價格高企的原燃料面臨跌價的風險。隨著盤面擠倉結束、鋼廠原燃料補庫結束(今年鋼廠補庫一定是不如往年),原燃料價格下跌是必然的,只是時間的問題。在此背景下,鋼價也難以走出獨立行情,尤其是從6月以來的鋼價幾乎是一路震蕩小反彈,時間也比較長(歷史上很少有連漲6個月的表現),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點,開啟一定幅度的跟隨性調整,或更有利于后面的行情發展。
總之,1月鋼鐵市場,隨著基本面進一步走弱(鋼廠減產不超預期),價格高企的原燃料跌價風險的逐步釋放,從業者防風險意識的增強,鋼價或面臨階段性高位回落的風險。
從操作的角度看,沒有協議量的貿易商,不跌不買,大跌大買,可以靈活選擇現貨和盤面,對有協議量的貿易商,最晚或在上旬積極降低現貨庫存比較好,必要時逢高跨品種或跨期逢高套保;對于終端而言,大鋼廠板材降價概率不高,該采購的適度補庫,如果能從市場采購,則盡量采購市場跌價資源;對于鋼廠而言,有利潤和邊際,全力生產,積極銷售,必要時盤面跨品種、跨期逢高賣出保值。
時值歲末年初,回顧和展望下年度鋼鐵市場。
回顧濃墨但不重彩的2023年,相信許多人都非常忙碌,但卻獲得感不那么的強。鋼價在不確定中走出了確定性的“至陰則陽”的“一波三折”運行態勢,盡管鋼廠為國家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再一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,但也因此創下了盈利幾乎是最差的歷史記錄,毫無疑問的是,這不是勤勞的鋼鐵人應有的回報,更不是鋼鐵人追求的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!
回顧充滿不確定性的2023年,還是要特別感謝大家的支持,正是因為你們毫無保留的指導,才使得我們在2022年底的四個重要預判具有相當的確定性:
至陰則陽:雖然鋼鐵行業創了幾乎歷史最差的記錄(1-10月噸鋼30元利潤),但鋼價還是迎來了自6月以來的長陽(中間只有個把月的調整),鋼價的跌幅(10%)也比較符合比2014年跌幅(7.9%)稍大的預判;
有底無高:今年鋼價的低點只比2022年的低點低90個點,今年鋼價的高點只比2022年的均價低52個點,比較接近去年底的預判:2023年鋼價高低比2022年均價高不到哪去、2023年價格低點比2022年低點低不到哪去;
波幅收窄:綜合鋼價波幅收窄699個點;
板強于長:板材價格跌幅小于長材價格跌幅。
當然,也還有許多要更加努力的地方,那就是今年鐵礦均價或120美金,比預判的108美金要高出不少;雖然預計了呂梁主焦煤均價低于2400元/噸、焦炭均價低于2600元/噸,實際上均價分別回落至2100和2300左右;同樣我們預計粗鋼產量10.25億噸,需求略增500萬噸,以及行業的利潤略有修復,都或存在一定的差異。
展望2024年,筆者認為或將處于東西方政治方向左右互搏期,也處于新舊經濟動能結構轉換期,還處于鋼鐵行業供需平衡錯配期,時局雖然仍舊艱難,當鋼鐵企業仍需擔當。
把2024年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觀察,或與2014年有些相似之處,但又不完全的相同。相同的是,經濟的一般周期規律告訴我們,2024年大概率會類似于2014年出現全球經濟增長的一致性回落(許多場景也或呈現),不同的是,東西方的價格或有差異,西方物價大概率要回落,而東方(中國)的物價大概率會回升。
把2024年放在庫茨聶茲周期中去觀察,房地產仍有階段性的下行壓力,但在“三支利箭”、“三大工程”、“三個不低于”以及嚴防風險(從高點到低點,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下降了58%、銷售面積下降了39%、銷售額下降了38%、投資下降了23%、待售面積下降了31%),房地產企穩甚至階段性的小幅回升是必須的,從人口的變化以及房地產的其它一些指標觀察,也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性趨穩的階段,基建仍然是重要的經濟托底領域,萬億特別國債以及特別再融資債的發行,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基礎。綜合來看,2024年在這個周期中的表現,或是先抑后揚,盡管不一定能揚起來多少。
把2024年放在朱格拉周期去觀察,中國設備工器具投資仍將處于逐步回升期,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也是如此,或出現階段性共振,只是中國鋼鐵行業或從當下的局部過剩轉向全面過剩,所以從需求來說,是個景氣向上的周期,從供給上來說,是個景氣下行階段,整體觀察,不同品種還是有不同的表現,這里不詳解。
把2024年放在基欽周期去觀察,中國大概率會出現從被動去庫到結構性主動補庫的新階段,美國也是如此,中美或出現階段性的補庫共振的現象。這有利于釋放中間需求的彈性,階段性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漲。
經濟和政治相互依存,交互影響。把2024年放政治周期中去觀察,處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,處于“十四五”關鍵一年,也是要解決1179萬畢業生就業的一年,實現接近5%的經濟增長目標,仍然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并舉的重要基石。全球選民占總人口42%、GDP占41%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選舉,經濟也應該不至于太糟糕,盡管不一定能好到哪去。而中美關系的緩和,給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,乃至全球經濟增長,都將注入新動能,更有利于我們實現堅決依靠改革開放擴大內生動能的目標。
基于上述的簡單分析,2024年或許是承上啟下的一年,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而言,為實現“十四五”的目標我們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,為下個五年計劃打下基礎;從鋼鐵行業發展的角度而言,必須匹配經濟增長而繼續發力,所以供、需(基于統計局數據)和價格的量價企穩回升或是必由之路,但也要謹防全面過剩的下行壓力加大風險。
具體分析,就不一一展開,歡迎大家探討交流。
最后,感謝大家支持的同時,衷心祝愿大家龍年吉祥如意!
以上就是關于“汪建華:2024年及1月鋼鐵市場展望”的全部內容,歡迎轉發分享,謝謝